找到相关内容40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朴初居士“人间佛教”思想体系初探

    lsquo;相协调’对佛教的基本要求。我们还认为,佛法博大精深,佛教和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的世界观,缘起性空、如实照观的认识论,无我利他、普渡众生的人生观,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的道德观,三学并重、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1755270.html
  • 美学主体价值考察

    无德的,拥有道之人因“无德之道”而拥有了上德,正是“上德”使他洞明道体之用,怀柔抱素,无为而无不为。这里,老子的道德观与儒家的似乎相反,是从宇宙自然立论的。但老子体悟自然之道及原朴无欲之心,都是在提倡...

    赵建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1257356.html
  • 禅宗与中国古典美学

    今霄酒醒何处,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”  这种道德观,和强行扭曲了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,实在给予后代带来了极坏的影响。  八  在禅宗理论影响之下的中国古代思想史、文学史、美学史上,最为辉煌的一页,是明朝中叶...

    胡中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5357392.html
  • 佛教对中古文人思想观念的影响

    这种超离生死的崇高至上、极乐无比的境界,对于挣扎于生死苦海之中的芸芸众生来说,是高不可攀、难以企及的。为了弥补涅槃学说缺乏大众魅力的缺憾,佛教又把道德观与死亡观熔为一炉。按照因果论和轮回说的说法,三界...

    普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4357680.html
  • 嘉兴佛教历代传法大事记

    广大的信教群众引导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,明确知道自己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、道德观,怎样为佛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  由于多方因素,本书在完成初稿后十多年,一直没有出版发行,直到今天出版工作才得以进行,本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0759548.html
  •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

    相协调”对佛教的基本要求。   我们还认为,佛法博大精深,佛教的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的世界观,缘起性空、如实观照的认识论,无我利他、普渡众生的人生观,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的道德观,三学并重、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2961380.html
  • 纪念安庆名人赵朴初诞辰100周年(1)

    的世界观,缘起性空、如实观照的认识论,无我利他、普渡众生的人生观,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的道德观,三学并重、止观双修的修养方法,不为自己求安乐、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以及佛教在哲学、文学艺术、伦理道德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2261633.html
  • 试谈藏族成文习惯法规的历史渊源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关系

    、格鲁五大教派的鼎立局面。  (一)藏传佛教戒律对藏族社会的伦理道德及整体文化的影响  图伯赞普统治者的治国之策自从选择依循佛教的伦理道德观后,藏人的社会伦理道德与自然观从原有的萨满本教文化思想的基础...、价值观念、行为规范等交织在一起;习惯法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,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藏族传统的人生观、道德观、价值观和法律观;习惯法中有关生产的内容较多,对维护部落正常的生产秩序、保护集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161820.html
  • 从“携手同圆”理念谈佛光青年生命教育的建立

    自我的思想,并培养积极正确的道德观以及开放的胸襟。  承办单位马来西亚协会青年总团,於一九九七年正式成立,现今共有三十个分团,会员近二千名。对於会员的教育和培训,都有一定的组织和程序。宋耀瑞总团长表示:...

    满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662473.html
  • 佛教对“家庭问题”的看法

    佛教对“家庭问题”的看法 (2005.11普门学报第 三十 期)  星云大师讲 弟子满观记录  家庭,是抚育我们成长的重要场所,更是我们人生观、道德观、价值观建立的启蒙学校。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,“家”延续著一个个生命,它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,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。  随著时代的演进,环境的变迁,家庭形态也一再跟著重组。权力中心方面,五千多年以前,原始部落以女性为主轴,是为“母权社会”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762507.html